笔趣阁 > 九朝春秋(理振) > 第六章 夜奔

第六章 夜奔


短短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三名海寇均惨死当场。

        河滩营地上各个窝棚里被缚着的学子都惊呆了,所有人均还没回过神来,也有几个胆大的探出头来观察着这边情况,但除了些许窃窃私语声,一时间气氛却凝固了起来。

        顾瑾好一会儿终于缓过了神,此时压在尸体身上的刘琥、林堰也已经站起身来。

        顾瑾二话不说,将横刀用力从尸体上抽出,然后给两人割断手上绳索。

        远处徐廷安也已经赶了过来,三人均无言,只是看着顾瑾,这次谋划从一开始就是顾瑾一手促成的。

        如今终于重获自由,可是离真正的转危为安却还有一大段距离。这里荒郊野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而且明天天一亮,那八名外出劫掠的海寇就要回来,到时候便凶多吉少了。三人自然都希望顾瑾能够拿个主意。

        顾瑾屏息想了想。

        跑是一定的,留在这里天亮就得死,这些个半大孩子,自己也不是啥武林高手,能以一敌八,伏击也不大可能,这里河滩地形也算开阔。就算在周围藏起来,二十多个人能藏哪?

        可是往哪跑?怎么跑?眼看天色就要黑了,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又不比后世还有个路灯啥的,一群十多岁的学生,能在山林里钻多久?

        想到这里,顾瑾还是抬头看向三人,暂时不管这些了,先把人动员起来再说。

        “介和、阿堰、刘兄,咱们四个先把这几个海寇的武器捡起来,然后给大家松绑。”顾瑾对着三人朗声道。

        其它的暂且不论,但首先得把武力控制在手中,再去把这些人放出来。

        三人闻言也没说什么,点了点头便四下去做了。

        顾瑾则是将之前用来袭击海寇的散落木柴拾了些,在河滩上堆了个篝火,用捡来的火镰点燃。

        一番周折之后,剩下一共十八名学子都被解放了出来,在这繁忙活的时候,顾瑾也在脑中想了一会儿,最终拿下了主意。

        他招来忙完的三人,合计了半柱香的时间。然后让三人将所有学子喊到自己跟前,他知道自己必须说些什么了。

        这二十多人如今想要一起逃出生天就不可能各说各话,必须要有一个核心领导人。就现在看来,也只有自己才能做这事了。

        顾瑾站在燃烧的篝火旁,手里还反握着刚不久才杀过人的横刀,火光照亮了他的身形,徐廷安、林堰、刘琥三人也站在顾瑾身边。

        一众学子围在篝火旁,都静静看着他。

        “诸君刚才都看见了!刚才,我、徐廷安、林堰、刘琥四人设计伏杀下,四名贼寇均已授首!”

        顾瑾对着众人提高声音大声道,想要组织起所有人,他现在就必须要建立在众人间的威信,而横在周围的四具尸首和手中染血的兵器便是此时最好的依仗。

        果然众人只是悄悄细语了一二,依旧看着自己。

        “今日上午时我们四人偷听到贼人言语,他们将我等押送至太湖边,待敲诈出家中钱财后,为了不暴露行踪,便会将我等灭口!”顾瑾接着说道。

        此话如石破天惊般砸向众人,众学子皆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的言语起来。

        这番话当然是顾瑾编的,事实上海寇们到底打算将他们怎么样尚没有定论,顾瑾他们四人也没有偷听到这些内容。他这么做是无非是为了让这些学子心中恐惧、害怕,一会儿自己才方便安排。

        徐廷安也挺身站了出来大声道“在下也听到了,可以证明确有此事。”

        徐廷安是建康大族徐氏长房嫡孙,身世显赫,在一众学子中本就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听他也为顾瑾背书,再说这年头绑匪劫人夺财又撕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众人心中已然是信了十分。

        见众人平息下来,顾瑾又接着言语

        “诸君也都知道,之前有八名贼人离开此地外出,根据我等偷听到的消息,他们明日拂晓就会回来,届时见此四人一死,我等也决无生还之理!”

        “如此,我等必须要在今夜之内,逃脱虎口,才有幸存可能!”

        众人也一一点头,的确如此,为今之计只有抓紧时间跑路才是正事。不过这马上天就要黑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该怎么跑?又往哪跑?

        “不过据我所知,前日围城建康的匪寇均自北往东南逃去,我等如今若往北或东南方向,恐会在路上遇到。所以如今之计,唯有向西往太平府方向去,方能万无一失,化险为夷!”

        按道理说,离这里最近的城镇应该是溧水县城,可是如今数千海寇分股自建康府向东南方逃窜,大多要从这溧水边过。溧水县只怕早已紧闭大门,保住自身就不错了,哪里能接待得了他们。

        顾瑾接着向众人传达着自己的计划

        “贼寇明早便至,现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向西走出一段距离,至少三十里以上,方能保证明早不会被贼寇发现痕迹追上!”

        “今夜若要连夜赶路,就必须要准备一二才行!所以,我的意思,情况危急,也不做什么君子谦让之礼了,希望大家听从我等四人安排,只有诸君齐心协力,我等在此才能夺得一条生路。”

        “现在,诸君愿听从安排的请将一手聚过头顶!”

        顾瑾没说不听从安排的会怎么样,但是他脸上被海寇贱的一脸鲜血可还没擦干净,与一双棱角分明的眉毛相称,挺身擎刀站那,在炎焱火光下有些不怒自威的气质。

        不一会儿,全部十八人都将一只手臂高高举过头顶。在刚才顾瑾一番诱导威胁下,确实让他们觉得众人必须要连夜跑路才有活命的机会。而现今也没有比顾瑾更合适的领头羊人选了,毕竟那四个海寇是他一手策划击杀的,大家亲眼所见,尸体上的血液都还没干透呢。再说也是四人将众学子解放出来,受人恩惠。更不用言,众学子中声誉最高的徐廷安也在站在了顾瑾这边,就更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既如此,那我等也就不谦让了,之后若是有什么得罪诸君的地方,以后咱们逃回建康后,在下一定设宴赔罪。”顾瑾先放低姿态给众人打了打预防针,也稍稍缓和了下气氛。

        接下来他就正式开始安排了。

        “首先,等下夜里赶路,咱们二十多人要保证不掉队,所以我建议可以把大家刚才缚手的绳索结成两股长绳,不够的话用那四名贼人身上的衣服补充。要将咱们二十二人分为两列,所有人各自紧握绳索,由我在前面开路,这样就能保证无人掉队。”

        “阿琥,你带上五个人做这事。”顾瑾转头对阿琥道。通过这一番生死博弈,他们四人虽还没互相了解多久,但彼此关系已变得十分默契了。

        刘琥胖脸笑笑点了点头。

        “其次,夜间行路,没有照明可不行,我刚才看了下,贼人在营中留下了二十多支火把,咱们一夜要行进三十里以上,大概得要走两个时辰,这些远不够用,我需要五人与我一同再制作些火把出来。”

        以前这窝点里就储存着的,还有今天下午那两个海寇又制作的,一共也就二十五支火把。平均每个火把最多也就能燃烧不足两刻钟,而他们一夜至少要行上两个时辰。就算一次点四支火把,最少也得有三十八支火把才行。这些火把不仅能照明,还能通过数量的减少来较准确的估算时间。

        “至于剩下的八人则在徐兄,林兄带领下,往北面林子里行上片刻距离,注意将草木踩踏一二,好让明日一早贼人回来时分不清我等往何方向逃窜,误其时间。顺便在路上多抱些木柴回来,待路上火把燃尽后,咱们也已经行出不少距离,不必担心明早贼人追来,便可点火宿营,明早再赶路”

        其实他也知道,这安排并没有多大效果,因为现在天色将黑,一行十来人能走多远?最多两三百米就回来了,届时明早天色大亮,人家稍稍探查一二,就知道北面这条痕迹是唬人的。

        反而是多捡些木柴,倒是能帮助行路时火把燃尽后,就地宿营时使用。总不能等火把快用完了再临时再去找东西烧吧?

        任务分派完后,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刘琥找了五个相熟的人,去将切断的绳索和死人衣服收集在一起,动作很是麻利。

        这倒是让顾瑾颇为惊讶,因为他对这个小胖子的印象一直让他觉得刘琥在带人方面可能不够让人信重,然而他确是发现这家伙在与人相处上有着独特一套,虽然没有自己这样的威势;也无徐廷安那般民望,但他无论说话言语还是行为举止都不令人生厌,与任何人都能相善,自是有一番亲和力。

        倒是林堰不太会说话,不过好在有徐廷安这个有领导力的,安排八个人自然不在话下。

        顾瑾自己也挑了五个看起来伶俐的,他指使众人一起将河滩上几个窝棚给推了。抽出其中用来支撑的木材,又用刀截成大小合适的木棍,看起来应有二十来根。

        又去把刘琥他们用剩下的破布条子都收集来,再将这窝点之前留下的那半罐油拿了出来。抽刀将木棍一段稍切割一下,让后让人把布条缠上去,往油中一浸,一支火把就大功告成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二十多人一起动作下,约两刻钟后,所有东西便都准备齐了。

        顾瑾又从海寇遗留下的包裹里,找到一些干饼和少量风干肉脯,于是让人分发下去。干饼巴掌大,挺硬,不过至少说明密度高。但肉脯从数量不多,每人只能得到小半块,大概是海寇们携带着留给自己享用的。虽然少,却也算是能补充不少热量。

        大家吃了些东西又到河边饮了些水,勉强算是“吃饱喝足”后便开始准备。

        又过了两刻钟,众人万事俱备,都站在顾瑾跟前,四十二支火把,几捧干柴,所有人手里或背上都有些东西。

        顾瑾对身前站着的一个娃娃脸少年道“一会无论如何你手里的火把不要点,等其它备用火把都没了,你就提醒我一声。”

        顾瑾一声令下,众人分做两列牵起长绳,向西面的树林里进发。

        天色已黑,好在这些学子们都是出于殷实富贵人家,没有因为缺乏营养摄入导致的夜盲症。所以一路上队伍里从头到尾,只需要点起三到四个火把照明即可。

        顾瑾和徐廷安走在最前面开路,而林堰、刘琥则走在最后,四人手中均有武器,以防不备。

        顾瑾控制着自己行进的速度,挥刀斩落些杂枝,不时回头给后面众人加油打气。

        他很感谢在部队里或严厉或恳切得教导了他不少东西的老班长。

        比如说现在,用到了曾经长途拉练的时候班长教他通过控制行进速度和观察时间估算距离的经验。

        顾瑾让后面的人紧紧跟着自己,他估计以这个速度走两个时辰,也就是大概火把快用完的时候,至少能走出35里以上。

        届时即使天亮海寇们回到了营地,也不太可能追的上自己这伙人了。跟着足迹走追两三里还可能。可三四十里路,这过程中又不全是树林,还要过溪流、平地、山谷之类的,这帮人是海寇,又不是警察,哪有这么厉害。

        再说天一亮,众人不一样要继续赶路,隔着三四十里还能让人撵上了?他们又不能在林子里骑马。

        同样值得感叹的是,身后这些十多岁半大孩子也异常坚强,一路上互相勉励、携持,有些身体壮些、年纪长些的主动分担了年幼学子的负担。

        其实一想到众人本就是一个学校里的同窗,也就有些释然了。这年头但凡读书人,讲的便是温良恭让,何况同窗同学在古代文化中就是默认的兄弟朋友,兄友弟恭正是这个时代作为知识分子的主流价值观。

        众学子一开始还觉得轻松,可看着火把一根根燃尽,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时间不断流逝,但队伍的速度却不敢减慢。最后只能互相搀扶着,脚像灌了铅一样,钻了好几个林子、路过好几座山丘,又趟过两条小溪。

        一行人咬牙坚持着不知在黑暗中披荆斩棘走了多远。

        终于,不知何时,顾瑾身后的那个娃娃脸拉了拉他的衣服。

        顾瑾知道,自己一行人总算基本脱离了危险。

        望了望天边弯月,接下来,就是回家了。

        ……

        “昔太祖受困于中山,同行凡二十众,死生所胁、刀斧所凌。然人杰适会,后安国、宁国、康国三公;谨平、顺成两侯,具在其列。故言人生际遇,福祸岂能早定?”——《史言别话·夏篇》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1177567/196609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