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九朝春秋(理振) > 第一章 暴雨

第一章 暴雨


隆康九年十月初三,江南东道,建康府

        “锃,锃,锃”

        金属甲片互相碰撞的声音整齐肃杀

        两队约百人身披甲胄,内衬皮革,外罩蓑衣的军士自城中武库向南城门方向快步疾行。

        大雨如箭头般由风势卷裹砸向大地和屋顶,冲刷街道,远处轰隆隆雷声让整个建康城气氛十分紧张。

        风雨随着城外传来的恶讯使全城百姓十分惶恐,纷纷锁门闭户,街道上亦是冷清,若非各家从窗内透出的灯火,几乎让人以为这是一座空城。

        都头在队伍最前方催促着。

        隆康九年九月廿八,秀州府巡备衙门告急,约两千余倭寇登陆攻城不下,劫掠后已经湖州府北上。然而仅仅五天后,倭奴寇锋已然来到了健康城下!

        建康知府自然是迅速闭城,调兵备防,可根据地方县中逃回人丁带来的情报上看,这些倭寇已经与各地众多河湖海寇合流,此时恐怕人数已不少于四千。

        门外沥沥雨幕,府衙大厅里气氛凝重,建康知府赵峙在大厅中来回踱步,焦急情绪也感染了身旁站着的刘通判。

        建康府自宣宗朝起已然七十年未闻大战事,即使有什么匪寇,基本上也就是府县中丁壮衙役就能平息的水平。周边府镇之军早已废弛,城内也不过千余缺员严重的衙军,倭寇一旦攻城,恐怕

        “府君不必太过焦虑,求援信使一早已发江防衙门,只要坚守几日,定能纾解此困”刘通判劝解到。

        “只怕等不到江防军啊,寇贼看样子得有三四千,城中兵马衙役加一块不过千余。本府原是户部外放官员,未曾平过乱,也没领过军,突遭此事,心中七上八下,全无计较,怎生是好啊?”赵峙停步叹息。

        其实何止是他赵峙呢,江东承平日久,往年就算有海贼倭寇之类进犯,也不过沿海一带而已,这建康就是后世的南京一带,远在内陆,官吏军衙何曾见过如此急迫架势?

        刘通判也是呐呐不言,说到底他也不过一州府副官,亦未曾有统兵守城的经验。

        “那些个被劫学子的家里没再来闹了吧?”赵峙烦躁的询问。

        “都未来了,如今府城尚已危险,何谈已落入贼手的?现在全城人恐怕都在战战兢兢了”刘通判答道。

        两人都有些低落,刘通判想到建康府学那些个学子,本是受邻府名望先生所邀,外出访学,结果遭此厄运,被劫为勒索的人质。

        这些学子可多是建康周边大族子弟,而且他自己家中一个子侄也在其中,还有徐家常颍先生的孙子

        气氛再度沉寂。

        等等,徐家?常颍先生?刘通判心中突然一亮“府君,下官突然想起一人,或可解围。”他突然道。

        “何人?快快说来。”赵峙赶忙问刘通判回到

        “府君可还记得前几日你我亲自拜访的那位?”“你是说南稽公”

        赵峙果然明悟,“是了,南公虽赋闲多年,但毕竟当初主事平岭南夷乱,又有名望重于江南,应当此任,可是南公不是在”

        “前日,南公受徐家常颍先生邀来访,此时应尚在其府上。”刘通判迅速回应。

        赵峙闻言惊喜非常,心中瞬间开朗,犹如茅塞顿开。立即道“快让衙中准备车马,我收拾一二,你我一同亲往徐府拜访南公!”

        “下官这就去吩咐”刘通判也干净利索,说完立即取蓑衣出大厅唤人准备车马。

        “倭寇海贼之患竟然至于如此地步了么”

        明亮朴素的书房里,一位轻抚着尺余长须,面容瘦削,颧骨颇高,眼神明毅而身形端正的老者神色淡然,语气颇有威严。

        他就是名誉江东,曾巡抚岭南,出镇西羌的当朝儒学大家,孟吴学派两大顶梁柱之一,一代名臣,前御史中丞王衡,号南稽。

        “前些年沿海各府县虽也有海贼倭寇之说,但也不过小则数十,大不过数百,如今四千贼寇突窜各地,也令学生等慌乱无措啊”赵峙解释,一旁刘通判也陪声称是。

        “老夫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不过既然让我应付,有些话就不必我说了吧”王衡含笑缓声道。“应是如此,我等晚辈当以南公是从”二人连忙称是。

        王衡闻言点头“那老夫就托大先交代一二”

        “请南公示下”赵峙应命。

        “一则,切不可理会贼寇劫持勒索之语,此时不能因小失大;二则,发使与宁江镇,府镇之兵虽已废弛,但几百刀弓丁壮还是能凑出来的;三则,令衙役四出征购木石备用,也征雇各坊丁壮备防;四则,遣人以我名义去请城中各大族商贾之家,江东商旅田畴繁华之地,各家护卫家丁不会少,也应会卖老夫一个脸面。”

        知府通判二人一一谨记,连声称命。

        顾瑾看着手上捆缚的绳子和身上脏破士子衣衫,也是心中无奈,他本是魔都某双非大学工科生,因为大学入伍考研照顾的政策,便去服了两年役,结果光荣退伍打算考研大业时,出现了意外,他在车上遇到了传说中的暴恐分子……。

        同样不幸被附身的这位兄弟与他同名,乃为建康府江宁县大族顾家子,从习于建康府学,前几日随一众同学去湖州拜访名望前辈,却也路上惨遭横祸。不过这位兄弟是同样胆大,面对海寇寒芒凛凛的威胁,竟然叫骂相对,自然是被一刀把砸下,昏厥至此。

        这间破旧民屋里大约挤着十余被缚着的学子,个个蓬头垢面,或沉默呆滞,或低头抽泣。据他所知,海贼大约劫持了二十余名学子,分为两间看押,因为建康府学生大多为各县豪族子弟,自然是要以此敲诈一笔,否则海寇虽人不少,但要一家家抢掠江南大族,还是力有未逮。

        屋外风雨渐息,但天色依旧暗淡,几名海寇玩闹笑骂声不断传入屋内。

        “顾兄,你头上无大碍了吧?”一名身量略显高大,衣衫凌乱,脸上有些脏污但也不掩俊朗的士子拉了拉顾瑾衣衫小声问

        “蒙徐兄关照,已大无碍了”顾瑾苦笑着答

        这位徐兄本名徐廷安字介和,比自己年长,也是府学学生,乃建康大族徐氏子,家世自然显赫得多,以前也未有多少交集。不过前日自己刚烈行为倒是让这些不到二十的弱冠小年轻颇为敬佩,这两天晕厥时这位兄台对自己也算颇为照顾,算是患难之交了。

        “唉,从前虽也听闻过倭寇海贼之患,但也未曾想竟有如此凶烈,此次遭难,也不知何日才能脱困了”徐廷安情绪低沉道。

        “介和兄何必太过忧虑,我观寇虽人众,然而毕竟轻装突窜,无攻城器械,恐怕连一般县城都无法,何谈建康这等江南大城,劫掠一番后,一定是要遁走的。”

        顾瑾由于今天才重生醒来,经过一番生死奇遇后,他心里倒是比寻常人要淡然冷静些

        徐廷安顿首思虑一会儿,答“想来倒应是如此,不过海寇既然劫持我等,恐怕不会轻易放过吧”

        “所以小弟估计,最多两三日内,官军反应过来之前,他们必回撤逃它地,应该会把我等转移到其他地方。”顾瑾说出了自己思虑了一下午的判断

        徐廷安想了想,问道“该是此理,那顾兄的意思是?”顾瑾果断回答“我等现在只能静待,等局势变化,到新地方再说。”

        这是顾瑾思虑良久的结果,如今贼寇数千人聚于此,若想干些什么那纯属是找死。但贼寇毕竟只是贼寇,虽然江南武备废弛,但也不至于连几千海贼都平不了,只是兵力分散罢了。一旦等官军准备聚集平乱,这一大股贼寇肯定不会坐着北围,必然要分兵逃窜撤离。

        届时这些人质也会交给某股海贼带走,局势慌乱,逃窜路上若再想办法脱出升天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顾瑾也未多言,此时显然还没到时候。

        “如今除了静待也别无他法了”徐廷安自然也无它法。

        一片狼藉的庄子里,再不复往日江南烟雨耕织景象,几家屋子残垣断壁下,依旧有少许未被雨势扑灭的青烟,若靠近尚能闻到恶心的血腥味。

        劫后农庄里早无人烟,或死或逃,如今只剩下凶手们群群伙伙的在剩余农房中避雨。

        庄中唯一一个青瓦白墙,装点不错的院子里,一个看起来身材矮小却四肢粗壮有力的武士身披漆红武士札甲,手按腰间长太刀。

        目光打量着屋子里的陈设,油灯光下最显眼的则是日本武士最标准地中海头型。

        看得出来,这家应该是庄子的主人,不过逃得仓促,屋里乱糟糟,也没带走什么。

        此时一个身披蓑衣,头戴兜鍪的武士快步走入屋内,并低头躬身行礼“安藤大人,我军各番均已就近驻停,但还有几伙离朝海寇外出劫掠未归。”

        “嗯,这些海寇多是些积匪散勇,懒漫惯了,要他们如大和武士般严整不可能,不过你还是遣人把他们叫回,和各番一样,在建康城周边村庄驻停静待命令,如若不听的,按之前条例处置。”这地中海武士沉声仔细交代。

        这些乌合之众不过是给倭军充当气氛组而已,若是借势抢掠村庄乡镇,打些乡里坞堡还勉强。然一旦出现上千部队的部署调动和正面冲突,那散漫无纪的作风就明显不够看了。

        “是,小人这就去安排。”下级武士领命而去。这地中海回身看向屋外依旧阴霾的天空,口中喃喃自语“接下来就看离朝人到底能组织起多少人马了。”

        ……

        ——

        “余观夫离末诸史,盖因成就邻初,虽以时近而材繁,然一朝舆言杂合,莫辨楮叶,难止鱼目之殊。又以其时群雄并论,人物纷杂,执政交替寓于顷刻。只以诸社稷所建者,凡九,故乡民语曰‘九朝之乱’耳。余据以前文得失,尽舒愚才,以职便寻证隆德以来诸地方纪事。校纪年光复以来,《离末夏初诸人物志》、《隆德以来诸纪年勘对》、《九廷国纪》、《太祖兴建录》及四百廿九篇残断单篇纪事,勘阅九年,遂成此二作。”——《离末以来九朝人物志》、《离末夏兴间诸纪年》序(节选)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1177567/196727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