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崛起后周(书香盈案) > 第八十章 目光短浅的赵匡胤

第八十章 目光短浅的赵匡胤


柴荣没有再多说什么,赵匡胤也没有再停下脚步。&1t;/p>

        待赵匡胤走了过后,又过了好一会儿,柴荣这才回过神来,说道:“看也看了,听也听了,可以出来了。”&1t;/p>

        柴宗训长长吐了口气,终于听到了柴荣这般话,便堂堂正正的走了出去。柴宗训看了柴荣一眼,脸上似乎写满了落寞,张了张嘴,有心想安慰人他一番,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无话可说。&1t;/p>

        “想说什么?”到是柴荣先开了口。&1t;/p>

        “我……”柴宗训叹了口气,还是没能说什么。“是不是对于刚才我跟赵匡胤所说之言耿耿于怀?”柴荣似乎知道柴宗训心里在想什么,柴宗训被柴荣说中心事,小脸微微一红,有心反驳,却又不得不承认。&1t;/p>

        “为何父皇明白赵匡胤狼子野心,还要纵容于他?”柴宗训终于隐藏不住心中愤怒,朝着柴荣泄了自己的不满。&1t;/p>

        “说两句话便算是纵容了?”柴荣淡定自若,反问柴宗训道:“若是赵匡胤有心谋反,不管我说不说今日所言,他该做的始终会做。反而我今日之言,会让他念及我柴家恩德,不至于对你赶尽杀绝。&1t;/p>

        “而且这般做还有一个好处,把他捧到了高处明处,而你则是成了绝对的弱者,却是转入了暗中。以后不论你想做什么,都不会再惹人注意,难道这样不好吗?”&1t;/p>

        闻过柴荣的解释,柴宗训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这么一个道理,敢情是自己误会这个便宜老爸胳膊肘往外拐了。“父皇!刚才是孩儿鲁莽,还请父皇责罚……”柴宗训倒也是知错认错之人,既然知道是自己错怪了柴荣,当下就向他请起罪来。&1t;/p>

        “宗训!有时候冲动会害死,先前你应该也听了那大峡谷一战了?那是父皇平生所犯最大的错误,你当引以为鉴。”柴荣沉声说道。&1t;/p>

        尽管柴宗训刚才隐约是听到关于大峡谷一战之事,虽然知道是辽国赢了后周大败,但具体如情况如何他却不是十分明了,有心想向柴荣请假一二,可是看柴荣现在的样子,只怕也没有向自己讲述的心情。&1t;/p>

        回想起提及此事时柴荣的声音中所饱含痛苦之情,若是冒然提及,也不过是徒增伤感而已,柴宗训遂取消了打算。&1t;/p>

        “今天终于让认清了一件事情。”柴荣长叹一声,道:“我原以为赵匡胤文武全才,若是大周江山交到他手中,虽然说不上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会是一件坏事。但如今看来,此人的胸怀太过狭窄,目光太也短视之极。”&1t;/p>

        “父皇此言何解?”虽然刚才柴宗训也知道了柴荣和赵匡胤就如何对付辽国骑兵上面有着分歧,但在柴宗训看来,赵匡胤先前所前之策未必没有可取之处。&1t;/p>

        “何解?你以为我只是因为在对付辽国骑兵上面说他目光短浅吗?”柴荣自问自答道:“辽国骑兵精锐之极,战力非凡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要说是无敌于天下,却是言过其实。先不说我先前和他讨论的对付辽国骑兵的手段到底有没有效,若要建立强大骑兵,必先觅产马之地,偌大的华夏九州,难道产马的就只有北方草原和燕云之地吗?”&1t;/p>

        “父皇你的意思是?”柴宗训似乎思维被打开了。&1t;/p>

        “你说呢?异族难道除了契丹之外,就没有别的地方了吗?就算北方草原都已经成为了辽国的囊中之物,可是青塘之地和银、夏数州呢?”柴荣有些激动的说道:“可是赵匡胤这些年来虽然拼命的收购和攒集战马,却从来没有想过从夺回一块牧马之地。&1t;/p>

        “如果没有一块适合的牧马之地,不论你攒集多少战马,若是大战一开,死一匹就少一匹,这样的方法说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之法?有用吗?&1t;/p>

        “若许你攒十年才能凑齐一万战马,还赶不上场大战的消耗,而北方草原和燕云之地,却是能源源不断的为辽国提供优秀战马,想通去此途去和辽国拼骑兵,不要说十年之后,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上百年又有什么用呢?”&1t;/p>

        “除非用科技革新战法,开启全新战斗模式以应付异族的骑兵。”柴荣训接口道。思绪却是不知不觉的想到了陈抟身上,不知道陈抟现在研究火药研究得怎么样了?&1t;/p>

        柴宗训所言的“革新战法”,自然是用火药来对付异族骑兵。在火药成熟之前,异族的铁骑永远都是一个无解的命题,特别是后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对骑兵战法进行创造性的为运用后,将骑兵战力挥到了极致。&1t;/p>

        “科技革新战法?全新战斗模式?”便是柴宗训的聪颖,一时也不太听明白柴宗训口中的这些新鲜词。&1t;/p>

        “我的意思是……”柴宗训摸了摸脑袋,有些为难起来,“我举个例子父皇就明白了,比如我们像我们现在的弓弩,也许最多射出三百步远,但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加上工匠的聪明才智,却是能让之射出五百步、八百步,甚至上千步的距离;再说石车,也许如今的石车距离不够,精确也不够,但通过技术革新之后,距离和精度都让出乎人意料之外。&1t;/p>

        “也许如今的火药还只能用来做烟花爆竹,也许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展,也许将来会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也说不定。”&1t;/p>

        既然话也说开了,柴宗训少了许多顾忌,连“火药将来成为战争主要手段”的话也毫无顾忌的说了出来。“你这么说我倒是明白了。”柴荣笑了出来,“你说得不错,我若老在古人的书籍却寻找答案,也不过是缘木求鱼而已。&1t;/p>

        “也许你前面说弓弩和石车,我也相信会有最终实在的可能,至于你最后说的什么火药能为战争的主要手段,却是有些威言耸听了。”柴荣想了想,又道:“不过将之用于战争之中,倒也不是不可能。&1t;/p>

        “鞭炮虽然不能伤敌,但用惊吓敌人的战马,这未必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战争手段。”柴荣领悟力果然非常人所及,柴宗训也暗中啧啧称奇,想不到柴荣这么快就能想到用鞭炮之声惊吓战马的手段。&1t;/p>

        至于柴荣认为火药不能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却是因为他受时代局限罢了,他少了柴宗训未来近千年的见识,自然是不知道未来之事。&1t;/p>

        “儿臣所说的这是这个意思,‘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我们将我们整个大周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那就会形成一股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这股凝聚力最终会一点一点的转化为大周战力,当大周国力远远强过北方辽国之时,大周便能以力贯千均之势如滚滚洪流,将辽国淹没在历史之中。”&1t;/p>

        闻过此言,柴荣欣慰的点了点头,言道:“光是这点,你的见识就在赵匡胤之上。赵匡胤目光短浅,他能看见的只有两州两关,所以能做的最多是守住这两州两关而已。如今辽国之君昏馈无能,只知享乐,不理政事。&1t;/p>

        “若是我大周不趁此机会,集中所有力量收回‘燕云十六州’,待辽国再换一贤明之主,再辅辽国铁骑的恐怖战力,再想收回‘燕云十六州’,那便是痴人说梦,遥遥无期了。可笑赵匡胤看不透这点,固守着《平边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却死活不知变通。&1t;/p>

        “殊不知时过境迁,王朴所写《平边策》之时的形势乃我大周处于不利之状态,而如今我大周已是成为除辽国之外的第一强国。现在与其说再说什么诸国争霸,说到底最后不过我大周和辽国的争霸而已。&1t;/p>

        “此时敌弱我强,彼时敌强我弱,如果在敌人最虚弱我方最为强盛的时候还不对敌人起致命一击?难道非要等敌方渡过虚弱时期,渐渐强大起来,展到令我们只能仰视的时候才动手?到那时也只能是放手一搏,以弱击强了。”&1t;/p>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22972/26429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