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崛起后周(书香盈案)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进重的魔障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进重的魔障


南唐虽名将辈出,而刘仁瞻却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寿州之战几乎前前后后进行三年之久,刘仁瞻以一城之力应付大周倾国攻击。这场大战不要说李重进失去了信心,不管是哪个大周将士都看不到丝毫取胜的希望,当然只有柴荣是例外。&1t;/p>

        一开始,大周因为准备充分,可谓进展神,迅夺取寿州外围防线,当寿州只剩一座孤城时,谁都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可寿州城下却是让大周大军撞得头破血流,而刘仁瞻善守之名也是那时传开,不知道多少大周名将在之手下饮恨,其中便包括李重进。&1t;/p>

        众人渐渐都形成了一种意识,那便是觉得寿州有刘仁瞻在便牢不可破,甚至一直被柴荣引以为左膀右臂,一直有禁军第一高手的赵匡胤也开始劝柴荣退兵。因为这个时候南唐援军已然抵达,而战争对大周来说失去了一开始的突然性,开始朝着大周不利的方向展。&1t;/p>

        但偏偏柴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巨大危机的出现未必不以为着转机的出现。柴荣亲临前线,不惜征集数十万壮丁,先是以铁锁横江以阻挡南唐水军的增援,紧接着将炮石机移将到竹筏之上继续动对寿州的攻击。&1t;/p>

        可是谁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而已,柴荣早已暗中调动精锐分头阻击南唐援军。南唐各部兵马分头支援寿州,几乎各部将领和大周大部分将军都想得差不多,大周久攻不下寿州早成了疲敝之师,寿州已然耗尽大周所有锐气,只要他们率领南唐大军出现在寿州城下,大周除了撤退之外别无他途。如果大周不选择撤退的话,就会面临南唐援军和寿州守军的两面夹击。&1t;/p>

        然而!任谁都想将不到,柴荣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第一阶段的目标根本不在寿州,而是在南唐各路援军。要是把寿州之战放到现代解析,便会现此战乃是经典的围点打援,这样的战例放在古代并不多见,此战充分展示了柴荣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1t;/p>

        就是李重进本人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比柴荣做得更好。接下来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南唐各路援军都没有想到柴荣会来这么一手,几乎都没有做好和大周精锐交手的准备,原以为此行将如同行军一样轻松,南唐到底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了代价。&1t;/p>

        柴荣以有心算无心,加之南唐各路援军各自为战  ,并没有统一的部署,最后让柴荣各个击破,南唐援军没有跑掉一路,皆成了柴荣的盘中餐。&1t;/p>

        再后寿州就算是断了外援,那怕刘仁瞻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唯有困守寿州,徒呼奈何。柴荣驱使数十万精壮,其中再夹杂大周精锐,日夜不停攻取寿州,让刘仁瞻根本分不出虚实来。&1t;/p>

        即使最后关头,刘仁瞻祭出手里的杀手锏“僧兵”,尽管在一段时间内给大周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可柴荣也祭出了尚未训练完成的“稚子营”,在“稚子营”一命换一命的打法下,即使战斗意志不弱的僧兵最后也崩溃了,刘仁瞻在寿州将破前夕,焦虑和愤懑交替之下一病不起,最后活活被气死。&1t;/p>

        寿州一战后,柴荣地位越稳固,几乎没人敢质疑柴荣的命令  李重进只有在虚无缥缈中继续等待和煎熬。虽然李重进本人也在清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荣隐隐不只是大周的皇帝,更像是大周的守护神,一个人就算再如何了不起,怎么能跟神斗?即使李重进口上从不承认,但柴荣不可战胜的印象已经深深烙在他脑海深处。&1t;/p>

        李重进也知道想要将柴荣从那个位子赶走,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除了造反外并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对于战胜柴荣,李重进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只能继续选择隐忍和等待,只到下一次机会的到来。&1t;/p>

        好在柴荣北伐的消息传来,李重进欣喜若狂之下,更是差点哭将起来,这样机会他实在是等得太久太久了。而后柴荣北伐未竞全功,更是差点儿死在辽人手上,这让他重进又惊又喜,已然跃跃欲试起来。虽然知道柴荣病重,只是柴荣长久积威的影响之下,李重进还是决定等局势进一步明朗了再行动。&1t;/p>

        不久之后,柴荣驾崩的消息传开,李重进那日又哭又笑,手下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敢相劝半点儿。&1t;/p>

        只有翟守珣才明白,李重进半生都将柴荣看作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做梦都在想着在堂堂正正的击败柴荣,好在人前证明他李重进更胜过柴荣,证明昔日郭威的选择是个错误。对于李重进为何有这样的执念,翟守珣也不是十分清楚,不过李重进拿柴荣当对手,而柴荣未必将他李重进放在眼里。&1t;/p>

        从柴荣将死之前尤不忘北伐辽国便可以看出,柴荣绝对不是李重进那般鼠目寸光之辈,他的眼光看得更长更远,至于这种个人间的得失和意气之争,或者柴荣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柴荣有着更为远大目标,有着吞吐天下志向,他不会驻足一时一地的风景,他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t;/p>

        哪怕是身为柴荣的敌人,不论是现在赵匡胤这边还是原来效力的李重进,翟守珣都不得不承认柴荣是一个可敬的对手,一个全身上下都散着无穷魅力的对手。如果柴荣还在世,也许再过几年,他未必不会选择效忠柴荣。&1t;/p>

        当然!这一切都是如果,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只可惜天妒英才,一代雄主在他最为年富力强的年纪,就这么突然的走了,而留下却是一个烂摊子。至少翟守珣是这么认为,这也是他不看好十岁的儿皇帝柴宗训,毅然选择投靠赵匡胤的真正原因所在。&1t;/p>

        不过!翟守珣倒也渐渐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柴荣成为了李重进永远挥之不去魔障,那怕柴荣已经死了,李重进依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1t;/p>

        本来柴荣死了,李重进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不等他有所行动,另外一个人动作比他还快。不用说那个人就是赵匡胤,对于赵匡胤的不厚道,李重进心中的愤概可想而知,柴荣好歹他李重进还算是心服口服(在柴荣死后,李重进扪心自问倒也承认了自己不如柴荣这一点)。&1t;/p>

        而他赵匡胤算是什么东西?李重进可以说也算是目中无人之辈,可是赵匡胤行事更是要狠辣得多,他不只是将小皇帝柴宗训赶下了帝位,而且直接废去了大周,建立了所谓的“大宋”。李重进一辈子都在做着大周皇帝的美梦,可赵匡胤这么一来,算是彻底的把他的美梦给粉碎了。&1t;/p>

        如果真的要把李重进所恨之人排出个顺序来,毫无疑问赵匡胤将稳坐第一把交椅。李重进只恨不得将赵匡胤生吞活剥,然后食其肉饮其血再敲其骨。李重进原来中柴荣的“毒”,已然有走火入魔的先兆,年复一年等待,差点儿没有将李重进给逼疯。赵匡胤这一下可算是彻底将李重进逼反了,李重进被逼反后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联合柴宗训,打算借柴宗训之势,挟天子以伐不臣。&1t;/p>

        那李重进恨了柴荣半辈子,到头来却不得不选择和柴荣的合作,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换一种角度来看,就知道李重进打得一手好算盘,柴荣虽然不在了,可是余威尤存,如果他将小皇帝掌握在手中,便是掌握了大义的名份。就算赵匡胤手里禁军的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心怀大周之人也应该还有不少。&1t;/p>

        如果这些人能为李重进所用,无疑会极大增强他本人的力量。只是李重进无论如何都料将不到,柴荣的儿子居然“胆小如鼠”,这还是柴荣的儿子吗?&1t;/p>

        尽管李重进有些意外,可是在他真正的内心之中却是明显喜悦多过于失望。甚至李重进冒了一种可笑的想法,那便是他比不过柴荣,可和他柴荣的儿子比起来,很明显他李重进才是大周合格的继任者。想想他李重进好歹也算是大周一代名将,却是掉价落到和一个十岁的孩子比输赢的田地,亦是有些可悲。&1t;/p>

        “小皇帝那里可以先不用管他,去开封路上,我叫你绕道联系李筠,他那里可有消息回复?”李重进尽管有些像得了失心疯,可长年争伐沙场的他,还是清楚的单凭他一人要和数十万禁军相抗,还是有些勉强。这时候他便想到昔日沙场上的同袍,在李重进看来李筠即使不买自己账,也应该会买柴荣的账。&1t;/p>

        在李重进  平  日回看来,只要他打出匡扶大周的旗号,李筠定然会在第一时间响应的。李筠是否忠于大周还在其次,他应该清楚的知道只要赵匡胤第一个将自己灭掉了,他便会是下一个对象,李筠亦是像他一般,手握重兵,坐镇一方。赵匡胤岂会坐视这么一人威胁自己的人存在?某种程度上李重进和李筠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1t;/p>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22972/264298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