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燕云歌萧逸(我吃元宝) > 第654章 野路子(三更)

第654章 野路子(三更)


平阳郡!

        人间四月天。

        河水清清,柳枝低垂。

        天空飘洒着毛毛细雨,一会有,一会无。

        好一副烟雨朦胧,行走期间,仿若仙境。

        大姑娘小媳妇们打着油纸伞,踩着木屐,走在河堤两岸,幻想着自己也是一名貌美的仙子,下凡人家寻那良人。

        商贩们的嗅觉最为敏锐,挑着担,推着车,跟着一起上了河堤。

        也不叫卖,免得坏了“仙子”们的雅兴。

        摊位就那么一摆放,自有人上前询价购买。

        还有财力雄厚之辈,叫人在宽阔处,搭建茅草房,作为茶室。

        若是摆放几盆鲜花,几副字画,小小茅草茶室,档次一下子上来。

        文人墨客,尤其是那山上松山书院的学子,最爱这意境。

        喝茶,赏花,赏美人……

        人生快哉!

        “今年科举,若是能一举夺魁,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快事。”

        “吴兄大才,院试十拿九稳,秀才功名垂手可得。等到秋闱,一举夺魁,拿下举人功名。明年争取一口气拿下进士功名。以进士身份出仕,直接就能在郡守府谋求一官半职,同燕夫人做同僚。历练个三五年,就能外放博郡,东阳郡,做一地父母官。吴兄前程似锦,某敬你一杯。”

        “好说,好说!大家是同窗,将来入了官场,可要互相提携帮衬。”

        “没有吴兄这句话,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

        “我们可是正儿八经的松山书院出来的学子,绝非那起野路子可比。但是,诸位也不能掉以轻心,千万要警惕那群野路子。”

        这些学子口中的野路子,指的是那群从免费识字班读出来的学子。

        尤其是计平做县令的几年,大力推广识字班。

        对于识字班学成结业的要求,一再提高。

        从最初的五百字,到后面的八百字,以至到了现在的两千字。

        当然……

        两千字结业标准,是针对学霸型的学子。

        普通人,认识五百字,能写能算,就可以从识字班结业。

        识字班免费,笔墨纸砚都不用花钱,当然用的也是最粗糙的笔墨纸砚。

        比如粗糙到擦小屁屁都嫌硬的黄表纸,纸张上面还残留稻草。

        松山书院的学子,对这样的纸张,不屑一顾。

        正经学子,同样不屑一顾。

        看一眼,都怕将眼睛闪瞎。

        却是识字班学员的最爱。

        但,这样的纸张,的确粗糙,擦小屁屁都嫌硬,但是便宜,耐用。

        一刀纸才两三文钱,就算家贫,攒一攒也能买得起。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以前,笔墨纸砚,被世家垄断。

        那个时候,最便宜的纸张,一刀也要八九百文钱。

        纸张普遍价格,都在一两贯钱。

        纸张贵,书本就贵。

        书本贵,读书的成本就变得极为高昂。

        意味着,只有地主家庭以上的孩子,才读得起书。

        直到……

        平阳郡开设造纸坊,造出了最粗糙的黄表纸,直接将纸张价格打压到一两文钱就能买到一刀,如此便宜的程度。

        稍微好一点,没那么硬,擦小屁屁还是很合格的,同样比较粗糙的纸张,也只需要十几文钱一刀。

        这点钱,做几天工,攒一攒,普通人家同样买得起。

        纸张价格被打压下来,方便了谁?

        自然是方便了广大小民,贫寒子弟。

        以前,只能拿着树枝在沙土上习字。

        如今,可以用正经的毛笔,在正经的纸张上习字。

        有了便宜的纸张毛笔,可以放肆的写,放肆的练习,即便是贫寒子弟,书写这一块也是突飞猛进。

        常年坚持下去,书写一道,未必不能和那些自小启蒙读书的世家子弟相比。

        当然……

        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总而言之,便宜的纸张,给了广大交不起束脩又想读书的孩子,一个广阔的可能。

        在过去,乡村里,一个村,上百户人家,或许只有里正一家用得起纸张。

        而今,一个村,不敢说家家户户,至少九成以上的人家用得起纸张。

        将纸张价格打压下来,小处着手,使得小民的生活,发生一个质的改变。

        至少,小屁屁不用继续受罪!

        当然……

        低廉的纸张,笔墨书本,从根本上损害了世家的利益。

        笔墨纸砚,在过去几百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掌握在世家手中。

        世家妥妥处于垄断地位。

        并非这一行利润有多高。

        利润再高,怎么着也比不上食盐的利润。食盐才是真正赚钱的利器。

        世家垄断笔墨纸砚,就等于垄断了知识文化传承,垄断了思想。

        这个天下,这个王朝,只能按照他们的意志前进。

        因为,只有他们,世家子弟,才有资格享受文化教育,才有能力替皇帝治理天下。

        高昂的笔墨纸砚,高昂的读书成本,偏远地区的小地主,恐怕都无力承担。

        读书门槛那么高,广大小民一辈子,别说接触书本,甚至连接触纸张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

        平阳郡黄表纸出世,瞬间将纸张拉下神坛,人人都用得起纸张。

        极大损害了世家利益。

        这比平阳郡操作食盐买卖,更令广大世家感到愤怒和恐慌。

        燕云歌是在挖世家的根啊!

        对她有什么好处?

        那么便宜的纸张,钱都赚不到,除了给小民带去方便,使得贫寒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外,毫无益处。

        世家们明里暗里搞小动作,却奈何不了燕云歌。

        只因为……

        燕云歌是在圈地自个玩。

        平阳郡没有世家,多年前就已经搬迁滚蛋,休想回来同她抢地盘。

        她家萧逸不是摆设,郡兵更不是摆设。

        新抢下来的地盘,博郡,东阳郡,正在轰轰烈烈进行打压分化世家的行动。

        目前,廉价的纸张,只在这三个郡流通。

        贩卖到其他郡的纸张,同样都是高档宣旨,一两贯钱才能买到一刀。

        外加,平阳郡科举取士,不能进入朝堂做官,甚至不能踏出三郡地盘做官,这才使得双方没有因为笔墨纸砚爆发大规模冲突。

        如果……

        燕云歌敢将廉价纸张全天下推广,天下世家都会联合起来,将她打倒。

        很明显,燕云歌也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所以她圈地自个玩,且玩得很小心。

        不过……

        她就算是圈地自个玩,也玩出了名堂。

        今年的科举,就有识字班的学员报名参加。

        这些人,便是松山书院学子口中的野路子。

        读松山书院,需要缴纳束脩。钱不多,一学期也就两贯钱左右。

        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两贯钱的束脩,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九成以上的家庭,拿不出两贯钱。

        更何况,这只是一学期的学费。

        还要笔墨纸砚的费用,交际应酬的费用,衣食住行的费用……

        松山书院用的纸,可不是两三文钱一刀的黄表纸。

        书院内,最便宜的纸张,也要几百文钱。

        虽说松山书院对学子有补贴,笔墨纸砚只收取成本费,还开设奖学金,依旧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承受得起。

        平阳郡的小民,日子过得去。

        但是在燕云歌眼里,只是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解决了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

        要说每个家庭有多少存款,还真没有。

        几十文,几百文钱,买油盐酱醋茶这些钱或许拿得出来。

        但是供养孩子进入松山书院读书的钱,大部分家庭真的拿不出来。

        在松山书院读书,郡守府算过一笔账,一年下来两个学期,开销至少需要十贯钱。

        这还是最低标准。

        标准稍微提高,一年至少得二十贯钱。

        这开销,绝非普通家庭能够承受。

        所以,广大小民子弟,只能读免费的识字班。

        从初级班读到中级班。

        若是有读书天赋,勉强算个学霸,还能继续读下去,由官府组织参加考试。

        通过了考试后,就有资格同松山书院的学子一起参加科举,或是被保送免费入读松山书院。

        小民子弟,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通过官府考试,拿到了参加科举的资格,自然是选择考科举,而不是入读松山书院。

        尽快考取功名,就能进入衙门当差挣俸禄,解决家里经济困难。

        今年年初,平阳郡又一次科举,县试,府试,院试……

        通过三次考试,方能考取秀才功名。

        明显比去年第一届科举难度增加,考试次数增加,越发残酷。

        参加考试的人,除了松山书院的弟子,商贾家的少爷,还有一群身份着实令人瞩目的识字班学员。

        这批识字班学员,人不多。

        全郡,几个县加起来,也才七八个人。

        但这群人,都具备读书天赋,勉强算得上学霸。

        他们和松山书院的学子,一起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考试,自然引人关注。

        大家也给这群人取了个生动形象的绰号:野路子!

        没正经上书院读过书,全靠自身天赋,在识字班拼杀出来,走到现在。确确实实是野路子。

        郡守府长史计平,对这群野路子格外关注。

        因为他本人就是野路子出身。

        从大字不识,到现在洋洋洒洒书写文章……谈不上花团锦簇,却也能言之有物,表达清楚明白。

        从田庄庄丁,到南北杂碎汤掌柜,再到富贵山庄大管事,最后出任地方县令,再到郡守府长史……

        这一路走来,他整整用去十几年时间。

        他成功了,他就是野路子榜样。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6271107/562071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