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女的隔世秘笈(青雪之痕) > 第八十七章、顺路游玩麦园宝莲庵

第八十七章、顺路游玩麦园宝莲庵


  小姐走近石镜,看见丫环的来世比自己的今生还富贵!心中很不高兴,一把推开丫环,说:“我的来世一定比你好!”
  小姐推开丫环后,站在石镜前,伸着头望向石镜。镜中映出小姐的形象,一阵风云变化,小姐看见自己的来世投胎在一处乡村的农家院中,院中的猪圈里一只老母猪正在生产,七八只小猪出来后,小姐投胎为一只小母猪,屁股上还留着自己身上也有的胎记。
  “啊!不是这样的!”小姐惊吓羞愤地大喊一声晕了过去。丫环赶紧过来扶起小姐,眼角的余光里,石镜中的一只老母猪,屁股上长着和小姐屁股上一样的胎记,正扭扭捏捏地走在乡间路上,几只小猪跟在老母猪的屁股后边嗯呢嗯呢地叫着。
  过了一会儿,小姐悠悠地回过气来,想着刚才在石镜中看见的自己来世景象,万分的不相信,便再次地伸头望石镜中看去。石镜中长大的母猪,那如自己胎记的记号清楚地印在猪的屁股上。小姐眼泪象断线的珍珠般流了下来,趁丫环没注意,小姐一头撞向了石镜,殷红的血流向巨石,浸进了石镜的镜面。
  此时,九重天上值日星官正站在南天门前寻视人间,望见黄公山上的照妖镜前,丫环小姐窥视自己来世,小姐触镜而死的经过,不敢待慢,报向玉帝,玉帝闻报,心想这还了得,要是人间的人们个个都去照妖镜前窥视自己的来世,不好的都撞岩而死,那还不乱了世道。便命雷公电母毁了黄公山的照妖镜,一阵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夹着响雷劈向黄公山上的照妖镜!将巨石上的镜面劈得碎裂两半。
  今天,你若去黄公山上,寻找到那碎岩上的巨石时,那碎裂了的照妖镜的镜面中,再也照不出你的来世今生了!
  晓彤见大家都在看欧阳松风写的《黄公山的传说》,便说道:“黄公山我们过两天再去玩,藕山离青山很近,我们先去青山玩一下吧!”
  大家将文章看完,本来是想立即就去雨坛的黄公山去玩的,听了晓彤的话,想想也对,毕竟青山离藕山很近的,便向晓彤问道:“晓彤!青山上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晓彤说道:“从藕山沿江堤走石矶头,过了麦园村,走何家祠堂过去就到青山石屋寺了,青山石屋寺很好玩的。”
  郑扬在晓彤的指点下,开着汽车出了藕山,左转向长江大堤,上大堤右转,汽车开了一会儿,一座跨江大桥横在长江之上。
  那大桥应该是新建的大桥,斜拉索从主桥柱上似琴弦般拉下,那主桥柱的造型是一个双手合什的佛手一样,显得特别的美,特别的有禅意。
  晓彤告诉大家:“这是池州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济祁高速)跨越长江的关键性工程。路线起自铜陵市枞阳县会宫,接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过江后下穿已经通车的宁安城际铁路,再跨越秋浦河,止于池州市殷家汇,接南沿江高速公路,全长约41.026公里。其中,主桥长5.818公里,主通航孔桥采用主跨828米的不对称混合梁双塔斜拉桥方案。过江大桥、引桥及接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其余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
  “好美的池州大桥!几个人让郑扬将车停了,纷纷地走出汽车在大桥下面照着像。”
  约有半个小时,汽车继续向前开着,在永登闸转向石矶头街,石矶头上的老街基本上被折建改造了,再也找不到一些些古旧的影子。
  在荷叶田田景区,由于公路两边的水塘里的水车没有旋转,空旷的广场上也没有些景致,几个人便没有下车玩了。
  晓彤告诉大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庙叫宝莲庵,问大家要不要玩一下。
  郑扬开着车子,一边看路一边说道:“既然顺路,就看一下吧!”
  晓彤听了郑扬的话,便指点着汽车在前面的路上左转向着江边方向,不远右转,一会儿便到了宝莲庵。
  宝莲庵,石矶头钱家麦元始祖如岳公(武肃王廿二世孙)“坐虎观江”陵地叫老虎山的南麓东侧。
  这里风景如画:幽静的佛庙前是一片秀美的田园风光。山岚丘间,青松翠竹,绕庙抱庵;佛香烟火,终年冉冉。每逢节假,香客如云,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宝莲庵,这座承载着数百历史文化的古庙,始建于清顺治乙酉年间(1645年前后),迄今已有370年了。
  初为钱麦元宗庄觉寰公家庙,其曾孙钱彭源年仅24岁中进士,官四川苍溪县令。公,谨遵祖训,清正廉明,励精图治,造福于民,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痛哉惜哉。其伯兄浚城公夫妇同生于顺治辛丑年,得一子,幼年早殇,恸痛之极。后育二女,遂入庵堂,吃斋修行。尔后不久,又同年逝去,乡人称奇。
  乾隆戊午(1738)合葬于庵庙右,所遗二女,由三弟江都夫妇抚养成人。长女嫁举人吴凡仲,幼女嫁州同知(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省辖市二把手)王沛远。
  同知夫妇,时刻怀念岳父岳母,时时惦念着庵墓香火能否正常为继。便拿出自己的俸银,命子燕词专程赴宝莲庵省祭外公外婆,并为庵堂墓场添买山场田地,以资久远祭奉,并刻“王氏置祭外祖公墓田碑”一块,该石刻现存庵东侧。
  乾隆廿十年(1755),宝莲佛庵山场田地遭侵占,朝廷相关署衙综合各地类似情况,上奏皇帝。丙戌年(1766)三月十四日,乾隆降旨恩准:“依议,钦此。”是年九月,圣旨颁发,施主王衍左、方德光依据宝莲庵住僧“松彻”所存历年契据,刻“遵示勒碑”一块,详记本庵原有香灯田、茶园山地及所置田产具体情况,碑首冠以“圣旨”醒目二字。其碑刻亦保存在庵内。
  下车后,宝莲庵前坡上一棵粗大的古朴树浓荫蔽日,几个人从坡上走向宝莲庵。
  宝莲庵里的三间五进大庙,后一进大庙依山在高高的台阶之上。两间庙堂间,院中一棵古老的罗汉松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听主持师傅说这棵罗汉松是麦园有名的钱澄之亲手所植,踞今天已经有五百多年了。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58628949/756029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