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管有了看法。

        后来,戴品管请假回去结婚,工作移交给了段生管。回来上班的前一天,一家大客户要了一份很急的样品,花色繁多,数量又大,按照公司的现状是无法如期完成的。可是段生管却因业务不熟,回了传真说能够完成。可怜戴品管才回来上了一天班,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让严主管给叫了去,着着实实给训了一通,理由是他的样品迟迟完不成,影响了公司的信誉。戴品管莫名火起,极力争辩,但无济于事。

        因为这事,严主管给公司总部写了报告。最后戴品管成了替罪羊,要卷铺盖走人了。在这其中,那个段生管也是两面三刀,对戴品管当面说好话,他人一走,他就专揭他的短。不过,他要是没那些下贱本事,也做不好他的生管,当不好严主管和跟班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戴品管知道走是免不了的事情,还没办好辞职手续,他就泡进了人才市场,很快就传来了他进了华为的消息。听说他在那里待遇比我们这里高多了。

        当然我们严主管也知道样品完不成其实是段生管的责任,不大关戴品管的事但是他当然不会牺牲自己多年的跟班了。

        后来有人告诉了严主管戴品管进了华为的消息。严主管笑笑说,这说明我们赶他走赶得对嘛,要不,说不定他还在这里混日子呢。我们这里庙太小了,太委屈了他,他走,对他自己是一件好事嘛

        工厂里每个月都有人走,每个月的十七号是辞工人员走的日子,那个日子被我们称为黑色十七号。来的人太多了,走的人太多了,很快就没几个人记得戴品管了。

        第十三章闹钟还在响。。。

        老黄走了,闹钟还在响。。。

        我们宿舍的老黄喜欢打鼾,每天我进入梦乡的时候,老黄才回来的。老黄因为每天睡得太晚,怕迟到,就去买了一个闹钟,心形,银灰色,样子很素雅。

        后来,买手机的人多起来了,我们就都去买了手机。只有老黄没买。听说他家里还欠着几万块的帐,那是他以前做生意欠下的,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他哪里敢买呀

        我们有了手机后,就基本不用这个闹钟了。每天都是老黄看到我们起来,他就爬起来。后来的一天,我们都休假,只有老黄一个人要上班。我们将手机闹钟都给关了,老黄只好将闹钟给打开了。那天早晨,老黄等闹钟响了才去上的班。结果他迟到了十多分钟闹钟很长时间没用,早就不准了,难怪他会迟到。为此我们都挺不好意思的。

        那天晚上,他小心翼翼地给闹钟装上了新买的电池,并仔细地对好了时间,才敢放心地躺下去。

        之后的又一个周末,老黄又要上班,我和同宿舍的小刘都休假,小刘去网吧玩了通宵,我也去玩了半个晚上,我回去时老黄正鼾声大作。我走到他床前,摁了下他的鼻子,因想到明天不上班,就随手将他床头的闹钟给关了,渐渐地他的鼾声沉寂了下去,我却美美地睡了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老黄没听到闹钟响。他那天上班又迟到了30分钟,挨了主管一顿好批,并按照公司规定视为旷工半天,记了一个小过。

        雪上加霜的事就是,公司今年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决定裁撤一些部门。老黄的部门也在被裁之列。那个部门的员工有点调走,有点辞职,也有点等着挨炒啦。

        记小过的老黄自然在被炒之列。

        虽然老黄自始自终没对我们说什么抱怨的话,但我还是感到做错了事。他家里的负担重着呢。

        老黄走了,他将闹钟留给了我。虽然我并不需要这个闹钟,但我想不出什么方法来拒绝。我就常常给闹钟上电池,按时开关。

        从此我们宿舍里那个闹钟又响起来了。

        老黄走后,我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他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要想继续在南方进厂的话,那是很困难的。

        第十四章一个人的宝贝

        我们公司还是一个蛮重企业文化的公司,每年一度的文体节就是一个证明。文化节有蓝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还有钓鱼比赛等,当然最有看头的还是蓝球比赛了。

        阿先成为蓝球宝贝,就是缘于我们工厂每年组织的文艺体育节。从1994年开始,我们公司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文艺体育节。

        去年的文艺体育节,阿先出足了风头。来自的贵州的她,小巧玲珑,唱歌有韩红的风格。卡拉ok比赛的那个夜晚,阿先一袭长裙,楚楚动人,神态自若,上场就是一曲青藏高原,声色高亢优美,沉浮起落,无不极尽其美其能她的歌声赢得了一阵又一阵如潮的掌声歌唱到最**的地方,不知是谁塞了一束花给我,“傻瓜,还不去献花啊”我忙跑了上去,将手里的花塞到了她手里,她眼里扑闪着激动而又幸福的光芒,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后就又投入了演唱之中。接下来。她又唱了一首刘若英的后来,也缠绵感人,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也征服了那些眼光挑剔的评委,最后她终于艺压群芳,如愿夺得了卡拉ok比赛的冠军

        公司以往的蓝球赛,都是上下半场两节制,去年却吹来了一股改革春风,改成了nba赛制,让人耳目一新。每一场比赛,都分成了几个小节,每一个小节打下来,中间都有几分钟的停顿,这就是我们各个球队的蓝球宝贝们轮番上场表演的时间了。每个队的蓝球宝贝都有六个人,阿先也是我们球队里的一个蓝球宝贝。随着音乐响起,蓝球宝贝们应声起舞,就像六只美丽的蝴蝶,随着天簌之声,在树叶上作最美丽动人的舞蹈,而阿先则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只。每次阿先上场时,我都拼命的鼓掌,她们的舞蹈太精彩了不仅给球员们带来了鼓舞,也给我们这些拉拉队员带来了欢乐。那个秋天过去了,我们虽然没能拿到冠军,但蓝球宝贝们的舞蹈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以后我每次见到阿先,我不再叫她名字,而是亲呢地呼之为“蓝球宝贝”,她笑笑,居然不生气,再后来,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干脆就叫她“宝贝”了,每次我这样叫她时,她都笑一下,露出了她并不好看的牙齿,慢慢地她就习惯我这样叫她了。毕竟她曾是我们骄傲的蓝球宝贝,宝贝啊。

        那个秋天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日子,曾经深爱的华儿那时刚刚和我分手。受伤的心是如此地痛,也是如此地孤寂,只想有一个人可以好好聊聊,有一颗心可以好好地温暖我那日渐冰冷的心。那些日子是阿先陪我走过来的。上夜班的时候,她用她那百灵鸟一样的嗓子为我唱歌;休假的时候,她就邀我一起去滑冰。她会唱的歌可真多,她可以用那些歌名,连成一篇通顺而有趣的文章。那样的文章我以前只在报纸上看到过,没想到在这个小女孩手里,用歌名来编文章是如此简单;有时候,她还会找一些四格漫画来,比赛看图编故事,小小的她,大概是身为女孩子的缘故,很有些语言天赋,故事编得很好,我这个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的标准文学青年有时也要自叹弗如;她的冰滑得很不错,顺溜倒溜,随心所欲。而我只是会顺溜滑而已,我那三流的姿势和速度在她的眼里,实在是不入法眼,而她竟然没有讥笑的意思。

        后来我慢慢地从感情的低谷里走了出来,而她在溜冰场里结识了一个舞跳得棒,冰溜得很好的广东男孩,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场恋爱。

        她拍拖以后,陪我的时间明显减少了,我也不再叫她宝贝了。不知为什么,面对每天忙进忙出的她,再叫她“宝贝”是如此地不合时宜啊她似乎也感受到了,只是她太忙了,上不完的班,下班了要陪男友,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我聊就算聊,也是聊她的男友,我没有兴致,她也显得勉强她也不再唱歌,那些动听的歌,一定都留着唱给她男友听去了吧

        几个月后,阿先不再出去了一问她,就说她和男友分手了。背过身,她脸上梨花带雨,我的内心里突然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触。从此,她也和我一样,时间开始多得永远用不完失恋的她和失恋的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理由泡在一起。

        一个夜班,她突然郑重地对我说:“东哥,怎么不叫我宝贝了”我这才突然意识到,看来她还是喜欢我叫她“宝贝”的啊接着她又说:“只有你一个人给我送花,也只有你一个人叫我宝贝”“哦”我认真地瞧着她,一阵喜悦的电流突然击中了我的心脏。

        第十五章买票记

        随着文体节的远去,我妹妹从湖南的到来,我和阿先的关系终于也渐行渐远,虽然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

        妹妹在株州的一所院校里读大专,今年是她大三最后一个学期了。新年一过,她就和她班上的一个同学一起来深圳了。很幸运,她没几天就进了一家公司做产生计划文员。

        四月里的一天,我去网吧上网,我突然发现我的qq里有妹妹的留言。她说她请了十天假,要回学校一趟,到时要我去送她。

        我在留给她的信息里告诉她我会去送她的,但因为她不在线,我也就没有问她车票的事。

        我那个月正上夜班,晚上上班,白天休息。那个周六的中午,我正睡得正香呢,突然我的手机就响了起来,这是用公用电话打过来的,我没接,披衣走到窗台上,往下一看,我妹妹正在厂门口的电话亭里呢。

        于是我马上下了楼,然后是和妹妹去吃饭。妹妹这时告诉我她下周一就要毕业答辩。这可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

        吃了饭,我问妹妹:“你坐火车还是坐包车啊”妹妹说是坐火车。我又问她:“那你买了火车票吗”妹妹支吾了半天才回答说没有买。她显得很吃惊:“难道买不到当天的车票吗又不是逢年过节的。”我出来好几年了,每次回家,车票都很难买。我都是给了劳务费,托人买的,为此我都认识好几个贩票的老乡了。

        然后我们一起去了百佳华,那里有全国联网的火车飞机票代售处。我们一问,才知道当天的火车票早卖完了。服务员小姐一边玩qq一边漫不经心地问我们:“明天的要吗”我心里盘算了一下,第二天的车我妹妹也是可以赶到株州的,只是人会辛苦很多。还是先想其它办法吧。

        我们走出了百佳华,我给一个贩票的老乡打了电话,那家伙说有当天的车票,不过要一百四十元一张。那可是票价的两倍哦。我妹妹执意不肯买,我也只好作罢。

        于是我改而劝妹妹坐包车,偏偏我妹妹又晕车,她也不情愿。

        最后我只好去坂田车站碰碰运气了。坂田车站是从深圳西到株州方向的5302趟车在深圳境内要经过的一个小站。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作几分钟短暂的停留。

        在车站的一个小店里,我向一位五十来岁的阿姨打听当天的车票情况,阿姨告诉我她也有当天的车票,不过要一百块钱一张票。这时我妹妹倒不急了,就对那阿姨说:“等一下吧”然后我们又知道了下午车站还有票卖呢。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车站的人上班了,我妹妹去排队买了一张从深圳西到株州的火车票,票价七十三元,这是从深圳到株州最便宜的火车票价了。

        买好票后,妹妹笑着说:“你看,我们绕了这么一大一个圈子才买到票,早知如此,我们直接到这里来买票不就得了。”

        第十六章邻座

        一次,我去公明面试,面试完了,没有结果,又没别的地方可以去,我只好乘车回龙华,我上车的时候,一个胖子也跟着我上了车,他在街边买了一份晚报。车上没有别的座位了,刚好剩了两个位置,我在先,就拣了一个靠窗的坐位,那胖子也跟着在我旁边的座位坐下了。

        我坐好了,就仔细打量了一下车厢,车厢中间是一条通道,两边各两个座位,布置得很对衬的。我的前排斜对面坐着一个农民一样的青年,瘦瘦巴巴地,大概就是二十五岁吧。他的旁边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我在后面只看到他粗壮而又凌乱的头发。我又打量了一下身边的胖子,一双眼泛着灵光,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跑业务的,他先是从口袋里掏出名片,认真整理,然后又打开他胁下夹着的一叠晚报,开始翻读新闻。

        我因为前一段时间在车上给扒去了一个手机,所以对这个新买的手机特别小心。我新买的手机是诺基亚的,是那种在打工者中很流行的3100的款式。我听一个跑江湖的老前辈说,手机手机,就是要放在手里。他还告诉了我很多的防盗秘籍。比如坐车要尽量靠边靠后坐,并把钱包等装在没人的那一边,如果身边有人就要小心。还有钱一定要分开放,否则钱包一旦掉了,那可就惨了,再就是身边一定要放些零钱,然后将大笔钱藏在隐蔽之处,这主要是防抢。听了他的那些秘籍,我觉得蛮有道理的,于是我从上车的时候就开始将手机小心翼翼地攥在手里,而且不时看看时间,翻翻信息,有进也为手机那些有趣的信息而偷偷乐。

        车子一直在开,过站的时候,有人下也有人上。

        车子快到长圳的时候,我前排斜对着的那个青年身子晃动起来,看来是他的手在口袋里搜索着什么。

        没想到的是,他突然脸朝后向我转了过来,眼睛直盯着我手里的手机。让我更奇怪地是他竟这样对我说:“先生,把你的手机给我看一下,看一下号码”

        我一听,就将手里的手机攥得更紧了,心里却在想,这回肯定遇到强盗了。

        那青年见我没动作,他的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他又说了一遍:“把你的手机给我看一下”他的手已经伸到我的手机上来了。

        我一时生气了:“你以为你是谁,我的手机凭什么给你看”他听了,仍然没有回头的意思,我从他的眼里看不到凶戾之气,于是我也渐渐放下心来。

        我打开手机,翻到电话号码的地方,然后双手握着手机的两头,把手机递给了他看。他一看到,我的手就闪电一样地收了回来,他似乎没看清,于是我又给他看了一次,也和前一次一样闪电般地收回了手机。

        他这下看清楚了。

        然后他什么表示也没有就又缩回了原来的位置上,他将脸转向了坐在他里面的那个人:“你拿我手机了”那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一边忙不迭地从座位上走出来,一边恶狠狠地回道:“谁拿你手机了”他的声音明显盖过了青年的声音。

        这时车厢里面突然还传来另一个声音:“不要乱讲”随着声音,另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家伙从座位走了出来,直朝车门走去。

        车厢里一时弥漫着一种将要打斗的气氛。我将手机揣进了口袋里,拳头紧紧地握了起来,我身边那个业务员也将拳头攥紧了。

        青年最终还是没有敢去拦那两个凶神一样的男子,他们走到车门,一敲车门,司机停车让他们下去了。那里根本没有站。

        那两个人一下车,业务员大声地说了一句:“这样让他们下车,司机是要负责任的哦”车厢里的人都听到了,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响应他又转身对那个青年说:“我还以为你要他的手机呢他指了指我,你再动一下,我就揍你了。我和他一起上车的,他一直把手机握在手里。你也真笨,知道他偷了你的手机就不要声张,让司机直接将车子开进公安局不就行了。你自己又不动手,自己都不出头,还指望谁帮你啊我啊,不要说两个人,五个人也打过。”

        那青年嗫嚅了一声:“我的手机也是诺基亚3100的,我还以为是手机掉地下了,他捡到了呢。”

        他的话音没落,又一个声音响起来了:“妈的,我的手机也没了”

        那业务员叹了一口气:“真笨”就又继续看他的报纸了。

        那两个掉了手机的邻座再也不吱声了。

        第十七章第一次与网友见面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厂门口开了一个网吧,里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开始我只是去看看,后来就忍不住手痒了,开始每天往网吧跑我开始聊qq,n也试过,我更多的时间是在上些文学网站上闲逛,有时也发发贴子。

        我第一次上qq聊天,手笨得不行,别人一句话过来了,我半天还没反应,碰上好一点,催一下,碰上拽的,理都不理我,很没面子。不过,我很快就将打字速度提上来了,应付几个人也没什么问题了。

        在网上碰到玉凤纯属偶然,起因是我在中国同学录里寻猎到了一些老乡的qq号码,于是我就加了他们为好友。没想到他们也很给面子,也都加了我为好友。而玉凤就是其中的一个老乡。这之后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再后来我就打了她的电话,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她不仅是我的老乡,更是我哥哥的校友,还是他的学生。更要命的是我哥上的课挺好,她至今还留有不错的印象。于是后来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顺理成章。

        后来,我就去见了她。那时她住在华新村的一间小小的房子里,和她的同学一起租的,一个月七百元,还是挺贵的。她人胖伴的,却很热情,是那种很普通的女孩。那时她在附近一间公司里做图像处理员,工作轻松,薪水也不错,我常常可以在网上邂逅她。我们每次都聊得很愉快,就象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真的,从她的身上让我这个在外面漂泊有年的游子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她神色愉快,电话和信息都很多,我可以感受到她那时确实生活得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提议一起到外面去吃,她却指着一大堆买的菜对我说:”不介意的话,就和我们一起做着吃罗”然后她让我在房间里看书,并将房间里的一个风扇,也是唯一的一个风扇打开了,并细心地调好了方向。她的那细致的关心,让我生出一种无言的感动。然后她开始在厨房里洗菜做饭,一些青菜,一个白瓜,另外还有一条小鱼和一些我们湖南人爱吃的辣椒很快就在她的手下变成了佳肴。我正想着去帮她打下手呢,结果让她给请到了隔壁的老乡房里去看电视了。电影台那时正播放赵薇和郑伊健主演的<炮制女朋友>,挺有意思的,她的同学也在看。没多久,她就做好了饭菜,

        饭菜做得不错,我在工厂绝对吃不到这么好的美味。那条鱼让她做出了一种特别的味道,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有一种浅浅的焦

        ...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78462/137315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