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族(安蜀) > 第二十五章:上巳节

第二十五章:上巳节


虢国夫人大寿之后,整个长安城都安静了下来,朝廷内部也是一副其乐融融,好像天下真的已经太平无事。

        然而在李俶看来,却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不论刺杀安禄山是成功还是失败,必定会有一批人因为此事被李亨和杨国忠当成弃子,丢掉项上人头。

        而李俶,也在坐着准备。

        为了洗脱嫌疑,他需要在安禄山遭遇刺杀的同时,营造出他也被刺杀的假象。

        李俶接下来的时间除了处理事情,就泡在李晟的右率帅府内,对外说是锻炼身体。

        靠人不如靠己,无论是刺杀安禄山还是前往山东,保不准会出什么事。

        李俶觉得即便有人保护,自己学习一些技击傍身之术也是好的,万一有危险,跑起来也灵活一些不是?

        训练场上,李俶正骑着他那头青骢极速奔跑。

        只听一声轻微的机簧扣动声,一支短小的箭头从他右手的弩机中被激发而出,砰的一声准确命中五十步外的箭靶。

        立刻有士兵跑上去看了一眼,大声说道:“九环!”

        这是李俶自己改进的箭靶,上面被他用阿拉伯数字从外到内写了一到十,就跟后世的一样。

        “殿下真是天赋异禀,这射术在军中都可称为神射手了。”

        李俶笑了笑,李晟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不过这些日子以来,他每天都要花两个时辰的时间用来射箭。

        现在站着不动,一百步外他已经可以做到十发,八十分左右的好成绩。

        而若骑马的话,在五十步外,也是能有六七十分,这成绩确实是不错了。

        “这弩机确实好用,就是射程有些短了,骑兵装备的话,冲锋时最多能发一矢,如果射程可以长一些,或者换成连弩,杀伤力必定倍增。”

        李晟点了点头说道:“殿下看得透彻,可惜即便这单发弩机也只有军中精锐才能配发,连全军装配都不能,更别说改进或者换成连弩了。”

        李俶点了点头,其实军中还是弓要实用些,弩机射程短,造价高,反而不划算。

        可惜李俶不知道怎么造枪,否则就算只能造火枪,在这年代也是利器了。

        不说别的,火药爆炸的响声说不定就会让敌人以为是老天发怒,吓也能把人吓死。

        这年代无论是炼铁工艺还是火药工艺都太过落后,否则李俶还真想试试。

        不过火药是可以研究的,唐朝已经有了黑火药,只是配比和提纯不行而已。

        “一硝二硫三木炭”,这个顺口溜即便李俶这个不学无术的也知道。

        等啥时候有条件了,李俶准备找些人去研究研究,能有惊喜也说不定。

        去山东的一应事宜已经准备妥当,至于礼部担心的穿着事宜已经找到了方法。

        由李俶带着李隆基的大裘冕去山东,祭祀的时候拿出来,李俶也不用穿,衣冠代替李隆基就行。

        而李亨和杨国忠这边,该安插的人早已经安插进来,就连李俶都不知道安插的人员是谁,也不知有多少人,只知道事情已经准备妥当。

        明日就是上巳节,上巳节在唐朝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三月三,正是风和日丽的好时候,除了按照习俗沐浴祛除邪魅之外,人们还会临水宴饮,春游踏青。

        这上巳节俨然成为了士子官员们饮酒会友,放浪形骸的好时候。

        李隆基明日将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届时不仅是李俶,所有的官员家属都要参加,届时必定热闹非凡。

        第二天大早,李俶特地用芝兰沐浴之后,带着几位侍婢与杜甫相邀在宫外汇合。

        杜甫前几天已经正式成为詹事府主簿,为了感谢李俶的帮忙,杜大诗人还专门为李俶写了一首诗,李俶笑得嘴都合不拢,将其珍藏了起来。

        自从认识了李俶之后,李俶知道他生活窘迫,换着方的送了他不少好东西,杜甫现这些天来,脸上的气色都好了许多。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杜甫现在可谓意气风发,终于有了些大诗人的风采。

        见杜甫今天也是打扮的花枝招展,李俶笑着说道:“杜先生在长安还未有妾室吧?不如趁这大好日子,寻一良家女,也好有个知冷暖的身边人。”

        杜甫被李俶说得老脸一红,赶紧在马上就作揖说道:“殿下可羞煞下官了,贱内年前已有身孕,算算日子应该也快临盆了,下官寻思从山东回来后,将她从奉先老家一起接来京城。”

        听到杜夫人将要生产的好消息,李俶也为杜甫高兴,大笑着说道:“那就提前恭喜老杜了,麒麟儿满月时,可记得让我来喝杯喜酒。”

        两人一路往曲江池而去,路上行人如梭,不是赶往曲江池的官员和家属,就是前往宫外踏春的士子和姑娘。

        就连平康坊的小姐姐们也非常抢手,稍微有名些的,早在几天前就被名门豪族的公子哥们预订,相约外出踏青。

        李俶有郡王仪仗开路,沿途之人纷纷退避,倒也不算太过拥堵,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已经来到曲江池外。

        曲江池位于长安城东南角,乃是开凿黄渠引大峪水而成,背靠芙蓉园。

        早在汉武帝时,曲江就被列为皇家御苑,李隆基每年上巳节和重阳节会在这里会宴群臣。

        除此之外,进士们及第后,也会到这里来大肆宴引,此称“曲江流饮。”

        在后世与“草堂烟雾”,“骊山晚照”等被誉为长安八景。

        两人来到曲江池东面芙蓉园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大臣和家属提前到来,池边杨柳依依,热闹非凡。

        池水西面,平民百姓可以在那里宴引,池水很好的将平民与官员们分隔开来,即安全,又体现了李隆基与民同乐的亲民形象。

        可不要以为那里就真有什么平民了,早在几天之前,就被没有官身的士子们所占据。

        这会儿一个个穿得人五人六的,饮酒赋诗,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就期望被哪位朝廷重臣看中,能够飞黄腾达。

        若是能与哪位重臣的子女看对眼就更好了,李俶觉得他们肯定不介意入赘。

        就在此时,李俶看到人群中有个年轻人在向他挥手,还不断叫着:“大兄,大兄…”

        等到那位年轻人跑到他面前,李俶才想起来,这位乃是他亲兄弟,建宁郡王,李倓。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98855324/194986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