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崛起后周(书香盈案)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百里加急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百里加急


赵匡胤拿出的是一封信件。在拿出信件的同时,赵匡胤说道:“此信乃是昨天四更天的时候送到我的手上,按理说当时我就应该直接进宫见驾的。只是当时皇城未开,宫里自然也有宫里的规矩,赵元朗不敢逾越。”&1t;/p>

        见赵匡胤说得如此郑重其事,小符后却是因为惦记着柴宗训的病,不耐烦的问道:“信中所提何事,你还是直接说明的好。”&1t;/p>

        “是!”赵匡胤应了一声,但也没马上说到重点,“此信是自边关传来,通过八百里加急,为了将信早日送达,我军中跑死了两匹良马。”听到赵匡胤说到这里,满朝文武都深吸了口气,自然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1t;/p>

        唯有大事生的时候,才会采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讯,而加上此信又传自边关,众人不得不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生。而说起边关之地,大周上下最先想到的便是北方虎视耽耽的辽国,这也柴荣生前向众人灌输的一种意识,大周的对手绝对不是宿敌北汉,也不是南方诸国,而是北方的异族辽国。&1t;/p>

        虽然众人多少都猜到一些,但是谁都没有说将出来,毕竟!消息就在赵匡胤手上,都在等着他揭开谜底。&1t;/p>

        “此信之上有边关三州州刺史的联合签名……”没等赵匡胤亲自往下说,小符后似乎也沉出了事情的不一般,沉着脸向赵匡胤相问道:“到底是哪边关三州,还将赵将军还是一一说明的好?”小符后这般话用的却是将近命令的语气。&1t;/p>

        “宁州、莫州、瀛州。”赵匡胤才将话回答完,平静的朝堂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湖面,顿时间变得热闹非凡。&1t;/p>

        谁都知道这三州乃是新降之地,乃是柴荣生前北伐取得的最大战果,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前些日子因为军饷之事,这三州已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好容易用他们加入禁军的条件,将此事大事化小,最后化了解决了。可是谁又想得到?如今边关三州又生了波折。&1t;/p>

        “信上如何说?”小符后脸色有些难看,也不管议论纷纷的朝堂,直接问赵匡胤道。王溥和范质对望了一眼,神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1t;/p>

        “信上说边关三州皆现辽国大军调动频繁,似有南下一雪前耻之意。”此话从赵匡胤口中说将出来,虽然在场大多数人都有了心里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后,谁都不能继续平静下去了,议论之声更是大了起来,此时的朝堂变得如同菜市场般热闹。&1t;/p>

        王溥和范质面若死灰,王溥的第一反应却是想验明此信的真假,一把从赵匡胤手中夺回此信,赵匡胤居然也没有阻止,任王溥这么做。&1t;/p>

        范质虽然比王溥反应慢了一步,但也将脑袋凑将过去,王溥手有些抖,将信封打开后,又将信笺摊开。对于信的内容只是大略扫了一遍,似乎不是十分在意。最后!王溥和范质的眼睛都落在最后落名的位置。&1t;/p>

        该处的的确确的盖着王洪、刘楚信和高彦晖三人的印章,这绝对是模仿不来的。王溥将信交给了范质,却是看向上的小符后。&1t;/p>

        “如何?”小符后和王溥也是一般心思,似乎也是担心信会有假。王溥沉重的点了点头,回道:“信的确是真的,信笺最后落款所盖的王洪、刘楚信还有高彦晖的印章也真得不能再真,此事只怕……”&1t;/p>

        经过王溥再次证实,朝堂再次哄然起来。小符后虽然总觉得事情有些过于蹊跷了一些,但如果说边关三州州刺史联合在一起背叛大周,不要说小符后不会相信,在场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个人会相信。&1t;/p>

        毕竟!这样的事太过匪夷所思,关键这么做对这三人能有什么好处?他们才从辽国投过来不久。就算他们有心再回到北方辽国一边,辽国能不能接受他们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既然印章没有问题,也不再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假。&1t;/p>

        而柴宗训则是冷眼旁观着眼前一切,仿佛就跟看笑话一样,这个时候他情不自禁的想起柴荣给他留下的《为君为臣不易论》。&1t;/p>

        《为君为臣不易论》上面虽然大多数讲授的是为君为臣之道,从为君和为臣的不同角度说明各自该职责和面对的问题。书中借用不少古今事例来论证柴荣的观点,同时!柴荣在书中最后提到,希望为君为臣者最好都能学会换位思考,替各自考虑。这样一来,就会明白为臣和为君的不容易。&1t;/p>

        而书中曾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若非柴宗训读过《为君为臣不易论》,便是前世通晓历史的他,也未必知道其中隐秘。&1t;/p>

        书中记载的却是昔日后周太祖郭威登上九五之位的辛秘。郭威昔日为后汉隐帝所逼,为除去郭威,后汉隐帝甚至派出杀手刺杀郭威。&1t;/p>

        当得知满门被斩之后,郭威自然知道自己再做不成后汉的忠臣,但因为一开始没有准备,并没有造反的打算,所以被动之极。而后汉隐帝已是派出一支军马,欲夺郭威兵权不说,还欲直取郭威项上人头。&1t;/p>

        在这般情况之下,郭威却是借口辽国大举入侵,先是将军队带离驻地,而行进半路之上,告诉左右,自己全家已被灭门。而后隐帝的矛头不只是对准他一人,是想除掉每一个和他本人亲近的将领。得知此事群情激涌,皆认既是后汉隐帝不仁,也休怪他们不义,这个时代的军人更讲究的是现实利益。&1t;/p>

        可要和后隐帝对抗,需要推了一人才行。本来郭威便是他们的头,再加上郭威的悲惨遭遇,更让人同情。但后隐帝乃后大汉一国之君,既要与之抗衡,便要再选出一个皇帝才行,也不管郭威答不答应,黄袍加身之下,郭威半推半就的坐上了那个位置。&1t;/p>

        此事看来不过就是“陈桥兵变”的翻版,不过时间却是生赵匡胤之前。所以准备的说来,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却是借用了郭威的套路,只是郭威名头不及赵匡胤来得大,此事被淹没在历史之中。&1t;/p>

        不知道郭威之事前,柴宗训多少还是有些佩服赵匡胤,毕竟!能做到兵不血刃的改朝换代,在历史之上也是屈指可数。但知道“陈桥兵变”不过是郭威玩过的套路后,却是越的看不起赵匡胤来,因为连借口都不曾改变。&1t;/p>

        还是一样借口,说的是北方辽国入侵,这样未必就太没有新意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时候除北方的辽国能震慑诸国之外,也没有别的力量了。柴宗训有时候在想,辽国究竟知不知道无形之中他竟然给人利用了两回?&1t;/p>

        柴宗训的思绪有些飘远,而朝堂之上的争论还在继续。只是这时候的争论只是集中在要不要出兵和该派何人出兵这两个问题上。&1t;/p>

        到底!经地北伐之后,大周已是有些伤筋动骨,虽然说勉强出兵未必不是做不到,只是要考虑考虑万一和辽国战之后失败,又将面临怎样的结果?柴荣在时,大家都不用这么多,因为那时候拿主意的基本上都是柴荣一人,至于胜负之事更是不必多讲,柴荣何时曾带着大家打过败仗?纵是偶有失利,只要柴荣亲至,定然转败为胜。&1t;/p>

        这的确是大周一个有趣的现象,禁军在柴荣带领之下可谓如狼似虎一般,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禁军归其他将军统领或各自为战之时,其战斗力便会大打折扣,虽然赵匡胤也清楚这点,但永远都想不通其中的道理。&1t;/p>

        “都别吵了,都给住嘴!”小符后本来心情就差,因为不能及时带柴宗训去看御医,而这些人吵得她头疼,再加上赵匡胤抛出的这个难题。所有的事情加上一起,小符后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累过,不必说是柴宗训装病了,这个时候小符后甚至也生了一种一走了之的想法。&1t;/p>

        当然!这永远都只能想想而已,眼下柴宗训为了转入暗中,方便以后行事,不得不采取不作为的行事手段。可小符后不一样,她要保护柴荣留下的大周江山,她更想保护柴宗训不受任何伤害,她不能退缩。&1t;/p>

        闻过小符后之言,朝堂顿时间安静了下来,小符后轻捏了一下鼻梁。柴宗训见此情形,连忙招来一个宫女,为小符后揉起太阳穴来。&1t;/p>

        待觉得稍稍好受些后,小符后支开了宫女,对百官说道:“事情已经生了,只需说接下来该怎么办,争来吵去没有一个结果,又什么意义?”面对小符后的责问,众人都明智的选择了三缄其口,没有谁站出来触小符后的霉头。&1t;/p>

        没有人回答自己,小符后多少有些失望。范质干咳一声,站将了出来,他适时化解尴尬道:“既然辽人都打到了家门口了,就算我们不想开战,只怕也是很难了。”范质说话间看向王溥,却是想争取王溥的支持,“所以我觉得开不开战都没有必要再讨论,我们只需考虑此次出征派谁为将?”&1t;/p>

        王溥点了点头,支持范质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我大周自从建立以来,从来都不缺少战争,岂能因为辽国出兵便就怕了?”&1t;/p>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22972/264298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